
香港商報報導,香港4日確立了“香港標準鑽石測試方法”,此標準更得到全球52個地區認受,預計最快於“五一”期間可發出第一張鑽石鑒定證書,增加內地客來港購買鑽石的信心。
香港作為世界其中一個珠寶貿易中心,有大量商家甚至遊客到來買賣珠寶、鑽石,但要分辨質素優劣,珠寶鑒定所往往須花長時間將產品送到外國鑒定,浪費時間且令成本上升。
香港寶石協會主席盧益新4日表示,“香港標準鑽石測試方法”是業界花了4年時間討論及協商出來的成果。當中更有寶石學、地質學、材料學家等參與研究,而該測試方法也參考了世界各標準而制訂,為鑽石的定義、優劣等提供一個認可標準。
盧益新稱,該方法除符合“ISO17025”國際鑒定所標準外,更獲得香港認可處“HOKLAS香港鑒定所認可制度”的認受,至於資助方面,則由香港工業貿易署的中小企業發展支援基金撥款。
盧益新解釋,該標準主要作幾方面測試。首先是鑒定鑽石的真偽,並評定出行內稱為“4C”的評級,即重量、顏色、淨度以及切割。另外,又在標準上表明所用的驗測儀器,以至一定的調校值,最後是決定用哪款比色石。
盧益新又表示,現在香港主要送往外地檢測的鑽石主要為“大石”(即重逾1卡),但用“石”較小型的如小首飾、耳環等的則較少。因為送往如美國等地,須時可能長達3個月,加上運送、保險費用會令成本變得高昂。
不過,打從4日起香港可提供檢測服務,鑽石製造商、經銷商、以至售賣鑽飾的店鋪,都可拿1卡重量以下的鑽石送檢,成本當然較送往外地低,而花時間則更短。
盧益新指出,除香港外,世界其他地區都可將鑽石送來檢定,因該制度已受到全球52個地區的認可。他更稱,此為全球第一個官方制度,其他如美國檢定公司“GIA”,都只是業界的龍頭公司,並非政府監管。
盧益新透露,香港共有10間珠寶鑒證所,而在此制度確立前,已有4間表示有興趣合作。他表示,現時內地以至全球均有不少遊客來港購鑽石,所以期望在“五一”之前,可發出第一張鑽石鑒定書,讓消費者在港購鑽石是更有信心。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稱,此制度的確立,就是為消費者提供更清晰、準確,而肉眼所不能看出的重要資訊。盧益新又希望,香港可于明年起檢定重逾1卡的“大石”。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副總裁李錫勳表示,約3年前,他們也訂立了《香港標準硬玉質翡翠測試方法》,作為寶石業界的先導計畫,建立標準資格。
李錫勳稱,據悉標準成立以後,得到很大回應,而香港的寶石交易數量也大幅上升,所以這次將計畫推行至鑽石層面。 【中央網路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