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 星期六

中印鑽石巨頭齊聚上海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國際金融報
2007 / 12 / 04 星期二 09:40


「到2015年,中國和印度將成為兩個加工量相當大的鑽石切磨中心。屆時,全球87.6%的鑽石將在中印兩國打磨。」印度珠寶首飾出口促進會副會長瓦桑特·梅赫塔(Vasant Mehta)12月3日在上海首屆印度鑽石供應商與中國買家見面會上說。

  這次在上海舉行的見面會是中印兩國之間該領域的首次嘗試,必將為推動兩國珠寶首飾雙邊貿易打下堅實的基礎。

  鑽石巨頭聚金茂

  12月3日,來自印度的21家鑽石供應商在上海金茂君悅大酒店宴會廳向中國買家展示鑽石,並與中國鑽石首飾製造商和鑽石批發商進行一對一的洽談。

  目前,世界上鑲嵌在首飾上的鑽石每12顆中就有11顆是在印度切磨的。在全球鑽石打磨市場中,按照價值計算,印度占60%的份額;按重量算,印度占85%;而按件數算,印度占92%。印度鑽石業的成就來自於他們對最新技術不懈的追求和專業人員技能的不斷升級。在印度,近100萬熟練的勞動力就業於鑽石行業。

  此次見面會絕不僅僅是為中國買家提供鑒賞印度鑽石加工廠商絕頂鑽石切磨技術的機會。應邀來參加此次見面會的雙方都發現,中印珠寶產業能坐在一起共同學習彼此的需求和面臨的問題,進而總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這必將提升中印雙方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坦然面對世界競爭

  一些印度專家認為,中國鑽石加工業起步較晚,儘管在大鑽石加工方面有很強的競爭力,但在1%克拉以下的小鑽石加工方面,與印度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中國在鑽石方面的國內消費,還無法跟印度相比。

  此外,印度正逐步從鑽石切割加工轉向鑽石設計。梅赫塔說:「在全球鑽石市場中,鑽石加工創造的產值只有140億美元,而鑽石設計和貿易業的產值則高達560億美元。這是一塊很誘人的蛋糕,印度正在逐步獲得更多的份額。」

  中國漸獲國際認可

  上海鑽石交易所董事袁文瑤表示,中印兩國應當共同努力,實現產業優勢的互補。中國是珠寶製造大國,而印度在鑽石加工業佔據首要地位,所以,中印兩國在此領域的合作必能提升各自在珠寶產業的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珠寶市場之一,中國每年進口價值800萬美元的鑽石原石和價值11億美元的經打磨鑽石。中國目前對鑽石和鑽石首飾需求相當旺盛。

  上海是中國鑽石行業的中心。成立於2000年10月的上海鑽石交易所,是經國務院批准的惟一的國家級鑽石要素市場,是一般貿易項目下全國鑽石進出口的惟一合法通道。自2006年7月國家實施以降低稅收為核心的鑽石稅收新政策以來,通過上海鑽石交易所海關報關的鑽石進出口和鑽交所所內交易總額呈持續、快速增長勢頭,預計今年將超過9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50%左右。

  袁文瑤還稱,兩年一次的世界鑽石大會明年上半年將在上海舉行。這意味著上海作為一個區域性鑽石中心的地位逐漸得到國際鑽石界認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